新学期伊始,西班牙语班的同学们参加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西班牙文化体验课:看达利展,城市寻宝,感受身边的西班牙文化。
▲集体出发
上午:“遇见达利–梦与想象”主题展
本次遇见博物馆中的展品由卡拉-萨尔瓦多•达利基金会认证,呈现了百余幅达利颇具代表性的作品,带领大家一同进入天真又奇诡的超现实世界。
纵观达利的一生,6岁开始画画,20多岁创作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超现实主义巨作《记忆的永恒》。不过,作为时代先锋,达利在插画设计、珠宝设计、服装设计甚至电影摄影等领域同样有着超乎想象的才能及荒诞不经的理念。
上午,在博物馆人员的语音导览下,大家深度体会了本次展览中的展品背后的故事,对这位非凡的画家及其作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学生感想:
作者:22级2班 汪咨羽同学
本次和同学们一起观看了达利展,十分震撼。
出生在西班牙的达利在求学阶段虽然任性、叛逆又搞怪,却早已显现出对艺术的热爱与才华。他初期景仰大师毕加索,热衷立体主义,追寻几何图形与三度空间的艺术表现。然而在接触弗洛伊德“梦的解析”后,达利被潜意识理论深深吸引,转而参加超现实主义团体,常常在“梦想、梦境与潜意识”中找寻创作的灵感。后期达利转往美国开展,活跃于文艺与时尚界,不仅跨足电影业,还包括室内设计、剧场设计,可谓是全方位的创意天才。
令我们记忆比较深刻的是一幅关于但丁的画作,解说员讲得很详细,我们听得也不亦乐乎。在观赏达利的画作后,我感受到了无与伦比的艺术冲击和沉思。达利的画作常常呈现出极度变形和扭曲的形象,颠覆了我们对日常事物的认知。通过颠倒和扭曲,达利创造了一种梦幻与现实的交错感,令人感到恍如在幻境之中,让观者就像进入了一个异想天开的梦境,奇妙、离奇、有时甚至有些恐怖。达利独有的表现手法和形象设计,引发了我对潜意识和心理状态的思考。
达利一些作品中的元素不仅是艺术形式上的挑战,更是对人类对生命的思考。观赏达利的画作,让我们思考生命的短暂和时间的流转,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下午:城市寻宝“西班牙文化在身边”
在结束上午收获满满的观展后,下午同学们开始了乐趣缤纷的城市寻宝活动。需要解开一个个谜题,方能得知接下来的目的地。每个站点都能体现西班牙文化在身边的主题,比如西班牙风格的建筑,或者是塞万提斯图书馆这样的标志性建筑。
武康路210号的花园住宅是典型的西班牙式建筑,因为很多西班牙风格的建筑,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的特色就是「一步阳台」。这几乎与朱丽叶家的花园阳台如出一辙,不高不矮,仿佛就是留给“罗密欧”们去爬似的。
武康大楼始建于1924年,由旅居上海的著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设计,是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大楼,外形犹如一艘巨型航船。目前已经是上海City walk的必打卡网红景点。
安福路322号这栋具有百年历史西班牙风格洋房,包含多个西班牙特色特征:拉毛粉刷外墙、圆弧形屋顶、红陶筒瓦、螺旋立柱。这里曾见证一代代上海电影行业中的领军人物崭露头角,如今则演变以电影为主题,成集餐厅、咖啡馆于一体的光影艺术空间。
同学们还面临着和店员互动寻找线索的挑战,只有说出暗号才能获得线索,虽然有些“社死”,但真的完成之后感觉社交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成就感满满。
学生感想
作者:23级3班 徐千雅同学
一次丰富有趣的经历,因为是舍友四人的小队所以配合融洽,最大的感受是一直在跑跑跑。
我们在途中完全没想到能赢,开头就看见隔壁组使用科技开了共享单车遥遥领先,而我们考虑安全问题而选择集体步行。上海的街道宽敞,大半的街道都被梧桐树覆盖,配上充满文艺感的“罗密欧阳台”一类打卡点,确实是在这次行程中寻到了宝藏。我们四人匆匆穿行在各条街道上,相互被高昂的情绪所感染,共同寻找下一个目的地。
至于取胜的原因,我想还是积极的团队氛围。大家的情绪相互影响,自然使整个团队充满干劲。当然我们也遇上了些许困难,如洗手间比打卡点还难找因此花费大量时间,以及在活动环节找店员对暗号时找错店,只能硬着头皮挨个问了一遍的“社死”经历。
最后,很喜欢这次活动的设计,带着些许难度的挑战更能激起挑战感与成就感,也带来了昂扬的斗志,使原本十分花费体力的“特种兵活动”变成了激动与欢乐,从而成为一份珍贵而深刻的回忆。
不过还是要庆幸这次活动当日没有大太阳,不然我们组的“战力”肯定得大打折扣。
活动结束后,还有文具大礼包等着大家,助力新学期,以全新姿态迎接学习之路上的每一个挑战。